東北地理所在Communications Earth& Environment期刊發文揭示中國濕地綠化趨勢
植被是濕地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監測其地上生物量的變化對于準確認知濕地生態系統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至關重要。在全球植被綠化趨勢的背景下,由于原位觀測不足、濕地植被生長與局地水文關系復雜等因素限制,已有研究缺乏對大尺度、長時間序列的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時空格局的準確解析,限制了濕地植被碳匯等研究進展及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
面向以上科學問題,東北地理所濕地遙感研究團隊基于1087個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樣點數據和China_Wetlands濕地分布數據,解析了氣候變化影響下的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時空變化特征(圖1)。研究結果表明:2020年中國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密度平均為352.23±32.67 g C m?2,總地上植被儲量為57.51±6.36 Tg C。近20年來(2000-2023年),中國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呈現逐漸增加特征,綠化趨勢顯著。在未來不同的氣候變化情景下,中國濕地將持續快速變綠,但變綠程度呈現明顯地理差異。
圖1 中國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空間分布
該研究從國家尺度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數據庫的構建和高精度的空間預測方法入手,對中國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進行了優化創新研究,準確地揭示了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濕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現狀特征、歷史變化、及未來趨勢。選擇地上生物量為指標,彌補了已有研究對中國濕地植被綠化趨勢研究的不足,將有助于加深對于國家和全球尺度濕地碳循環的理解。
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于Nature系列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研究由東北地理所任永星特別研究助理、毛德華研究員(通訊作者)、王宗明研究員、于子成研究員,聯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濤研究員、美國俄克拉何馬大學蕭向明教授、英國阿伯丁大學Mohamed Abdalla博士和Pete Smith教授、吉林大學李曉燕教授等共同完成,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2222103)和東北地理所青年科學家小組項目(2022QNXZ03)等共同資助。
論文信息如下:Yongxing Ren,Dehua Mao*,Tao Wang,Mohamed Abdalla,Pete Smith,Xiangming Xiao,Zicheng Yu,Xiuxue Chen,Yanbiao Xi,Ling Luo,Xiaoyan Li & Zongming Wang. Persistent vegetation greening trends across China’s wetlands. Commun Earth Environ 6,624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628-z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5-02628-z
附件下載: